只屬於春天的青團「艾草粿」把春天吃了 清熱袪濕 利水消腫 好處多多 Mugwort Dumpling

清明前後,艾草特別青嫩,過了這時間,艾草就會苦。看到艾草上市,就會把艾草燙煮,再冷凍起來,不論時節都可以吃。就樣就可以把春天的保存起來,隨時一親芳澤——吃到這個只屬春天的青團。

很喜歡艾草的香氣和藥用價值,也很喜歡吃茶果,所以在這個美好的季節,一定會追尋艾草,尋草覓香。春雨綿綿,百草嫩葉瘋狂萌芽,是吃「嫩草」的最佳時間!客家人最愛把生活上的草藥做成茶果,既方便食用,也方便保存,山草藥的功效在不同食材的搭配下也大大提升。例如:雞屎藤、苧(粗)葉都是常用來做茶果的植物。

用傳統印模敲出的小魚,更有老味道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春月采嫩艾做菜食,或和麵做餛飩如彈子,吞三五枚,以飯壓之,治一切鬼惡氣,長服止冷痢。又以嫩艾做乾餅子,用生薑煎服,止瀉痢,及產後瀉血,甚妙。

雨後的園圃,雜草叢生,艾草也在其中。
我只取新長的嫩葉,其他都太老了。

艾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,揉之有鮮明香氣,有理氣血、祛寒濕等功效。艾草可以入饌、驅蚊,也可入藥、艾灸,既可養生又能治病。現代研究發現,艾草中含有多種營養素,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,可以提高免疫力;可以增強心臟功能,促進血液循環,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。

這一堆也是艾草。艾草到處亂長、不用打理的野草,卻全身都寶。

除了草藥本身具有藥效之外,也有纖維和天然葉綠素,讓茶果的更漂亮、可口和吸引。加入植物的粉團,搓揉粉團便更容易,不會粘手,也不會一團軟趴趴,久缺彈性,也減少了一些粉類的使用。從茶果的製作,處處見生活智慧,也可以看到客家人節儉的本色的發揮得淋漓盡致,取生活常見的食材,製作出有益健康的果食,易於攜帶,方便外出工作裹腹。

準備上鍋蒸的茶果。

沿用我家做茶果的方式處理粉團,把艾草和糯米粉煮成艾草羹糊,再慢慢揉入粉和糖。這種方法是很傳統,具有智慧的做法,減去揉粉團的難度,也增加了揉粉團的時間,更富口感。

放涼中的茶果

我特意用薏米和赤小豆這兩種祛濕效果超強的食材做成內餡,袪濕效果更強。薏仁和赤小豆這兩種食材很常見,特別在潮濕多雨的時候季節,我會隨手各抓一把浸泡後,加水蒸煮或直接煮成茶飲。我一般只喝水,偶爾會吃掉茶料(怕澱粉吃太多會胖),扔多就覺的浪費。故,屯積上一定份量就可以用來做內餡,既不用浪費,也是一種新口味,用法多變。尤其蒸熟的薏仁有粘性,炒製成團的時間很短,很沒有強列的味道,調味很容易。第一次吃到薏米和赤小豆內餡的人,以為這是紅豆。

剛出鍋顏色較青綠,放涼後就會變深一些。

我用的是生薏仁,善於清熱利濕;赤小豆就是很像紅豆的豆子,比紅豆小、瘦長,肉眼很容易分辨,袪濕效果更勝紅豆。

本著不浪費的心態,就產出了新的口味的艾草茶果,也成功收買了客家婦女幫我消耗掉不想浪費的澱粉質。直接把蒸熟的薏米和赤小豆拿到老母面前,她眼都不願意看一下,當做成了茶果,還問我可不可以拿一些去分送⋯⋯記憶中,客家婦女會與鄰里分享這春天的美味。

延伸食譜

【雞屎果 Chinese Fevervine Rice Cake】

【客家艾草茶果Hakka Chinese Sweet Green Rice Balls】

【白糖糕 Steamed Rice Cake】 

⫸ 影片

I’m Charlene 陳庚 喜歡我的影片與分享

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

https://youtube.com/@iamcharlenechan

您們的▶Subscribe ▶Like ▶Comment ▶Share 是最大的支持

⫸ 材料

大約14~18個

艾草皮

  • 艾草 200 克
  • 糯米粉 100 克+200 克
  • 粘米粉 150 克
  • 砂糖 40 克
  • 清水 230 克+125 克

內餡

  • 赤小豆 50 克
  • 薏仁 50 克
  • 黑糖 20 克
  • 無鹽奶油 20 克
  • 砂糖 20 克(選項)

手粉

  • 糯米粉 60 克
  • 粘米粉 30 克

⫸ Ingredients

Mugwort Dough

  • 200 g Mugwort
  • 100 g + 200 g Glutinous Rice Flour
  • 150 g Rice Flour 
  • 40 g Sugar 
  • 230 g + 125 g Water

Filling

  • 50 g Rice Bean
  • 50 g Job’s Tears
  • 20 g Brown Sugar 
  • 20 g Unsalted Butter  
  • 20 g Sugar (optional)

Others

  • 60 g Glutinous Rice Flour 
  • 30 g Rice Flour 

⫸ 做法

1. 薏仁和赤小豆浸泡過夜,過濾後加入清水上鍋蒸30分鐘或至熟,濾去水份。

2. 放入攪拌機攪拌成泥或至喜歡的粗細度。

3. 移到炒鍋上,加入奶油和黑糖炒製成團,放涼備用。

4. 冰箱取出冷凍艾草,浸泡清水解凍,擠乾水份。

5. 解凍後的艾草放入攪拌機,放入清水攪成艾草漿。

6. 煮羹糊:100克糯米粉+艾草漿煮成通透的糊狀,再加入25克清水攪均勻,再次煮成糊狀。

7. 把羹糊拌入200克糯米粉、150克粘米粉及40克糖粉堆中,並揉和成團。

8. 桌上撒上手粉,艾草團揉成長條,分成14~18等份,揉圓備用。

9. 內餡揉成長條,分成14~18等份,揉圓備用。

10. 艾草團壓扁,包入內餡,收口封緊,滾上手粉,放在香蕉葉上,模具壓出形狀。

11. 趁熱在表面掃上一層油,可以防乾。

⫸ 小貼士

剛蒸好的艾草粿特別青嫩,之後顏色會深厚一點。
  1. 這次用的艾草是園圃野生的,品質特別好,味道也較濃烈。所以,趁著生長旺盛機會採了一堆,用水燙煮後,冷凍保存,隨時可以吃。燙煮時,加了一點點梳打粉,以保持顏色翠綠。
  2. 生薏仁更有袪濕效果。
  3. 炒製內餡加入的糖和油可以一次加足,但我喜歡因應口味調整,會分次加入,而砂糖比砂糖更甜。
  4. 200克糯米粉中,我留起了50克,在後面慢慢揉入,以調整粉團濕度,比較容易得到柔軟好包的粉團。糯米粉的吸水性不同,以艾草的纖維不同,需要因應情況調整。
  5. 艾草的纖維很特別,所以水和粉的用量因應情況調整。手粉的份量很多,除了當手粉外,還可以用來調整粉團的濕度、軟硬度。
  6. 使用75克塑膠圓模,艾草皮和餡料大約50克、18克,不大不小,也不會太厚。
  7. 用客家傳統煮羹糊方式處理粉團,粉團特別柔軟好揉,也不會乾裂。這也是我很喜歡的方式。
  8. 粉的比例很好,蒸好後艾草果不會軟趴趴,能維持清晰而漂亮的花紋,吃起來糯中有Q,甚有咬感。
  9. 用木印模要特別注意防黏,可以多用手粉,或刷上一層油,都有不錯的效果。手工木刻的傳統模具特有一番味道,不是塑膠模可以媲比的純樸、美麗。
I'm Charlene 陳庚
I'm Charlene 陳庚

治大國若烹小鮮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